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信息公開目錄 >> 重點工作

2022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時間:2022-12-05 10:13      瀏覽次數:       來源: 無錫市農業農村局      字號:[ ]

信息索引號 014007684/2022-00106 發文日期 2022-12-05 公開日期 2022-12-05
文件編號 公開時限 長期公開
發布機構 無錫市農業農村局 公開形式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公開范圍 面向社會
有效期 長期 公開程序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主題 農業、林業、水利--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體裁 其他
關鍵詞 農村,農民,農民負擔 文件下載
內容概述 2022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確立“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無錫的現代化”的理念,緊緊圍繞“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走在最前列”的目標定位,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線,以“三園一區一居”建設為抓手,全力以赴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實現新進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聚力穩產保供,農業生產能力得到新提升。深化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穩步提升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及時有效應對極端天氣和疫情影響,確保“米袋子”安全、“菜籃子”豐盛。一是建好“噸良田”。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全市今年開工建設高標準農田8.46萬畝、已建成7.41萬畝。宜興市獲省政府“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完成質量高投入力度大建后管護效果好”督查激勵。二是扎緊“米袋子”。制訂糧食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開展糧食生產面積核查,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針對極端高溫天氣,成立專項工作組深入一線服務指導,牢牢把住豐收主動權。全市夏糧播種面積55.32萬畝、夏糧產量17.81萬噸,秋糧播種面積70.59萬畝,其中水稻播種面積63.73萬畝,全市大豆播種面積3.49萬畝,均超額完成省定任務,預計全年糧食播種面積較去年增長4.86%。三是拎穩“菜籃子”。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穩產保供工作,在數次疫情期間累計搶種蔬菜1.5萬畝,利用“錫菜通”平臺促成交易近50噸。優化蔬菜產業生產布局,完成6.6萬畝“菜籃子”工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規劃落圖并上報省廳入庫。壓緊壓實生豬穩產保供責任,截至三季度末,全市有規模豬場27個,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達到2.41萬頭、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6.5%。扎實推進池塘生態化改造工作,已完成百畝連片養殖池塘改造面積5322畝、在建面積8698畝。四是把好“安全關”。制定無錫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實施方案,有序推進創建工作,發布《關于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的通告》,推進規模主體入網監管,全年食用農產品定量檢測預計達到1.7批次/千人,全市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預計達到66%以上。

  二是突出提質增效,現代農業發展增添新亮點。堅持走農業現代化道路,聚焦“三園一區一居”建設,在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品牌提升、科技支撐等方面花大力氣、下大功夫,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全市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1個。一是創新編制“農地合一”規劃。出臺市級現代農業專項規劃編制實施方案、有關指引等文件,在全省首創建立“農地合一”規劃布局體系,全面啟動市、市(縣)區、鎮(涉農街道)三級現代農業專項規劃編制,計劃年內形成規劃成果并納入三級國土空間規劃。二是扎實推進“三園”建設。大力推進區級科技園、鎮級產業園、村級特色園建設,出臺建設標準、評價體系和認定辦法,率先將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納入全市開發區管理范圍,著力提升農業園區建設管理水平。宜興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順利通過認定,濱湖區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成功獲批首批省級示范園,年內計劃認定市級農業產業園8個、農業特色園75個。三是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加快推進省農科院無錫分院建設工作,成功爭取廳市共同推進農業數字化建設整市推進試點,啟動建設市級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開展農業物聯網示范點建設,全市新增農業物聯網示范點12個,特色農業機械化率達到64.5%,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85%,青蝦新品種“太湖3號”成功通過農業農村部新品種審定公示。四是擴大本土品牌影響。起草農業品牌建設行動計劃,組織開展第三屆“無錫市十大農產品品牌”評選活動,提檔升級“興興向農”無錫農業品牌系列宣傳欄目,全市2個品牌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1個品牌獲評江蘇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9個品牌入選江蘇農產品品牌目錄。五是抓實重大項目建設。建立健全農業重大項目工作機制,起草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推進實施辦法和考核方案,大力建設“加、新、高”項目,今年全市開工建設重大項目135個,項目總投資158.0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7個。六是加快新興業態發展。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舉辦“創響無錫”全民創業大賽鄉村振興專項賽、“蘇韻鄉情”鄉村休閑旅游農業(無錫)專場推介等系列活動,精心編排春季踏青賞花品茶線路3條。全市新增“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個、省級鄉村休閑旅游農業特色模式(項目)10個。前三季度全市休閑農業綜合收入達到22.04億元。

  三是瞄準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展現新面貌。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精心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無錫獲省政府“促進鄉村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項目”連續兩年獲得全市“民心工程獎”金獎。一是扮靚鄉村顏值。聯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率先發布全國首部鄉村建設美學導則。開展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建立年度測評自然村全覆蓋的“紅黑榜”制度,前三季度測評自然村5601個,長效管護合格村比例保持在95%以上。二是培育示范典型。組織做好省級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建設培育工作,確定2個省示范縣、8個省示范鎮、50個省示范村的培育名單。組織承辦省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全市范圍內選樹命名2022年度50個中國無錫最美村莊,其中最美環境村莊29個、最美產業村莊14個、最美風尚村莊7個。三是健全善治體系。全面建立市、市(縣)區兩級鄉村治理聯席會議制度,有序推進清單制、積分制和移風易俗在鄉村治理的應用,全市行政村(涉農社區)推廣運用“清單制”比例達到100%。我市鄉村治理經驗材料在國家鄉村振興局《鄉村振興簡報》刊發,2個案例入選全省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承辦全省主場宣講活動,全市農村累計有7.5萬人次參加各類宣講活動。四是開展數字探索。出臺《無錫市數字鄉村建設行動方案》,開展數字基建、智慧農業等六大行動。在陽山鎮桃源村開展市級數字鄉村試點建設,打造集鄉村規劃、產業發展、資產經營、公共服務、鄉村治理于一體的“數字桃源一張圖”。

  四是聚焦共同富裕,富民強村水平邁上新臺階。立足富民強村,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前三季度全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31296.7元、居全省第2,增幅高于城鎮居民1.9個百分點。一是培育優質經營主體。出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與運行管理辦法,引導農業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全市新增農業上市企業1家,新認定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3個、市級示范家庭農場35個,申報省級農民合作示范社15個、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9個。全市11家農場獲選首屆江蘇“百佳家庭農場”,數量居全省前列。二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實施意見》《“一村一策”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行動方案》。大力實施集體經濟“千萬”計劃,加強村社融合、鎮村聯合、村企聯建等多種形式“抱團發展”,全市鎮(涉農街道)級聯合發展平臺組建率達100%,所有涉農村居均與企業合作實施產業項目,投資總額近80億元,每年帶動村均增收超過15萬元。按照“分級管理、規范流程、全面監管、高效運行”目標,率先在省內地級市中建立農村集體資產流轉交易預核機制,全面加強農村集體資產流轉交易管理。三是推進相對薄弱村幫扶。市級對每個相對薄弱村給予30萬元運轉保障經費,設立40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支持薄弱村產業項目建設。江陰市創新成立“鄉村振興共富基金”,向23個相對薄弱村的16個集體經濟發展類項目投放4086萬元,帶動投資1.3億元,村均獲益超50萬元。錫山區獲省政府“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成效明顯”激勵。四是深化農村土地改革。加強承包地管理,舉辦調解仲裁培訓班,全市承包地流轉率達到82.4%。落實宅基地管理職責,建立宅基地用地建房聯審聯辦制度,確保宅基地審批管理、農房建設和不動產登記等工作有序銜接,1—10月份全市累計審批宅基地1341宗。宜興市、惠山區被確定為全省首批宅基地線上審批和閑置宅基地及閑置住宅線上交易試點縣,惠山區閑置農房盤活利用改革省級試點累計盤活閑置農房24戶、面積18429平方米,預計年營業收入可達2000多萬元。

  五是堅持優先發展,支持保障機制得到新加強。堅定不移貫徹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持續加大人才、資金等扶持力度,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機制,有力推動各項年度重點工作保質保量完成。一是積極發揮財政和金融支農作用。印發《關于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出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首貸擴面、信用建檔評級、農業保險補貼等政策文件,著力提供優質高效的農業金融服務。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個市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合作聯盟,簽訂億元以上鄉村振興信貸項目33個共授信額度83.78億元。二是激發人才活力。研究起草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成立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鄉村振興研究中心無錫基地,認定首批10個市級鄉村振興大學堂培訓點,舉辦鄉村振興大學堂培訓班2期,切實增強基層干部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今年來培育高素質農民3618人,預計全年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育4100人以上。三是強化考核監測。制定《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對各地各部門下發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書。在抓好省高質量考核涉農指標落實的基礎上,在對市(縣)區高質量考核指標中新增農業規?;?、高標準農田比重、農業農村規劃編制等指標,對鎮(涉農街道)開展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水平考核,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考核督查體系,推動各項重點工作高效落實。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目標,以現代農業專項規劃和村莊規劃為引領和依據,“一盤棋”系統謀劃、“一張圖”整體作戰,統籌推動耕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園區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集體經濟發展等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將農業農村規劃的美好藍圖付諸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一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按照現代農業專項規劃的總體布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持續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力推動無錫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0萬畝以上,2023年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5.75萬畝。二是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以農業農村規劃為前提,以城鄉融合一體為定位,深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加快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健全完善鄉村善治體系,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三是加快推進農民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照農業農村規劃布局,統籌優化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健全完善農民穩定增收機制,持續提升農民能力素質和收入水平,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打響無錫“村強民富”的優勢品牌。

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