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信息公開目錄 >> 農業供給側改革

水產養殖防寒潮抗低溫技術要點

時間:2022-11-30 16:24      瀏覽次數:       來源: 無錫市農業農村局      字號:[ ]

信息索引號 014007684/2022-00104 發文日期 2022-11-30 公開日期 2022-11-30
文件編號 公開時限 長期公開
發布機構 無錫市農業農村局 公開形式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公開范圍 面向社會
有效期 長期 公開程序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主題 農業、林業、水利--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體裁 其他
關鍵詞 農村,農民,農民負擔 文件下載
內容概述 水產養殖防寒潮抗低溫技術要點

  據氣象部門預報,近期我市將有一次明顯的大風降溫過程,最低氣溫將下降15℃左右,12月1-2日最低氣溫0-1℃,并伴有5-6級陣風7級、江河湖面8級的偏北大風。為減少寒潮侵襲帶來的損失,確保水產養殖的穩定發展,現提出如下水產養殖防寒潮抗低溫技術要點:

  一、寒潮來臨前預防措施

  1、降低存塘密度

  及時將達到商品規格的養殖產品起捕上市,減少存塘量,降低風險。起捕拉網時要注意對水生動物的影響,避免因機械損傷導致病害發生,并及時做好消毒工作。

  2、保溫抗應激

  寒潮入侵前池塘要加滿水,保持魚池水深在2m以上,暫養網箱沉至水下2m左右;池塘養殖青蝦,保持水位1.2-1.5m;小龍蝦親蝦越冬池水深保持在1.5m以上,稻田養殖小龍蝦水位保持在40cm以上。對河豚、美洲鰣和澳洲小龍蝦等不耐低溫水產品種,抓緊時間進行干池捕撈,及時轉移至溫室大棚。

  3、提高餌料質量

  寒潮來臨前注意提高餌料質量,做到少而精,強化營養,增強養殖動物體質,提高抗寒能力。

  4、做好防疫物資儲備

  為防止寒潮后水霉病、寄生蟲和細菌性疾病發生,可提前做好水質調節、消毒和治療等物資的儲備。

  二、寒潮期間的應對

  1、加強水質管理

  每天早、中、晚巡塘,監測水溫、水質,防止缺氧。要視水溫水質情況采用加水、施用增氧劑、水質改良劑等方法以保持水質清新和溶氧充足。

  2、減少刺激和干擾

  寒潮期間,盡量減少藥物的使用,避免養殖動物的應激反應,可使用微生態制劑和溫和的消毒劑調節水質、預防疾病。

  3、停食停捕

  寒潮期間,水溫驟降,水產養殖動物覓食活動減少,新陳代謝水平降低,此時應盡量減少捕撈、投喂等操作,防止養殖動物體表凍傷,造成感染水霉等疾病。

  三、寒潮過后的工作

  1、適時恢復投喂

  寒潮過后,根據天氣、水質和魚攝食情況合理投喂,盡快恢復體質。餌料要營養全面,適口性好,新鮮不變質,適當增加蛋白質營養,增強免疫力。水溫10℃以上的晴好天氣要堅持少量投喂,避免過早停食,影響過冬存活率。

  2、疾病監測與消毒

  開展水質環境和病害監測。選擇晴天,全池潑灑二氧化氯、碘制劑等消毒劑1-2次,防止疾病發生。及時清除水體和底泥中的死亡個體,發現后及時清除以免破壞水質。

  3、重點關注病害與防治措施

  寒潮過后,對不耐寒的溫水性魚、蝦類,若保溫措施不當,可能出現凍死、凍傷,寒潮過后,天氣回暖,水產養殖動物面臨凍傷、水霉病等嚴峻考驗。此外氣溫較低,經過拉網或短途運輸操作,引起外傷,魚體表掉鱗,免疫力低下,抗病力下降,加上養殖管理不當容易引起細菌性病害的發生。

 ?。?)水霉病

  防治措施: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魚體抗病力,盡可能避免魚體受傷。治療時可外用對真菌具有殺滅作用的含碘消毒劑,如聚維酮碘溶液;或用800mg/L的食鹽與小蘇打合劑(1:1)。

 ?。?)細菌性疾病

  防治措施:在捕撈、運輸和放養等操作過程中,盡量避免魚體受傷。預防和治療時可使用雙黃苦參散、根蓮解毒散等中草藥治療;治療時可使用磺胺類藥物進行治療,每千克魚體重每日拌餌投喂磺胺間甲氧嘧啶鈉粉(規格為10%)80-160mg(首次用量加倍),連用4-6d;或選用國家規定的其他水產養殖用抗菌藥物。

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