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1-11-22 10:43 瀏覽次數: 來源: 無錫市農業農村局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號 | 014007684/2021-00081 | 發文日期 | 2021-11-22 | 公開日期 | 2021-11-22 |
文件編號 | 公開時限 | 長期公開 |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農業農村局 | 公開形式 |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社會 | ||
有效期 | 長期 | 公開程序 |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 ||
主題 | 農業、林業、水利--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 體裁 | 其他 | ||
關鍵詞 | 農村,農民,農民負擔 | 文件下載 | |||
內容概述 | 2021年工作總結 |
今年以來,我局堅持以“爭第一創唯一”為目標,全力對上爭取,主動擔當作為,積極改革創新,成功爭取全國美麗鄉村重點縣、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重量級榮譽試點,成功實現市屬農業科研機構、農業上市公司方面 “零的突破”。
一是推進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全力提高糧食產能。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21萬畝,比2020年增長15萬畝左右,預計全年糧食播種面積較省下達任務高出13個百分點。其中夏糧播種面積57.88萬畝、夏糧產量17.24萬噸,秋糧播種面積66.38萬畝(含水稻播種面積60.42萬畝),糧食產量預計在56萬噸左右。無錫哈勃種業研發的“錫稻1號”成為全市首個通過審定的常規稻品種。全市優良食味水稻面積占比達到73%。加強耕地質量保護。制定出臺《無錫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實施意見》,實施有機質提升工程。全市新增高標準農田面積3.3萬畝,建設標準達到每畝6000元以上。嚴格落實禁漁任務。高標準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全市長江流域禁捕執法長效管理機制,建設長江水上綜合執法碼頭工程,常態化開展聯巡聯查聯打聯治工作,建成沿江岸線全覆蓋的信息化防控平臺。
二是創新開展“五園五區六帶”規劃建設。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率先開展“五園五區六帶”規劃建設,為無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主陣地、打造主引擎。加快規劃編制。市級制定出臺“五園五區六帶”建設政策意見和規劃編制指南,各市(縣)區精心做好具體規劃編制工作,計劃年內完成規劃審批發布工作。“五園五區六帶”規劃面積2000平方公里,涉及自然村4891個,形成了“五大現代農業產業園”“五大城鄉融合先導區”和“六條美麗鄉村示范帶”總體空間布局。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五園五區六帶”建設“1+1+4”(1個工作專班+1個運營平臺+4項舉措)工作推進機制,高質量制定“方案書+規劃圖+項目庫+目標表”,推動各項工作任務有力有序推進。確定重點項目。研究確定12個無錫市首批農業農村現代化先導鎮,精心做好鎮域規劃編制工作,今年已確定扶持項目29個、總投資1.88億元。
三是大力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宜興市成為全國首批、蘇南首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加快產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和農業新產業新業態?;萆浆F代農業產業園區獲批創建全市第2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錫山區東港鎮山聯村、宜興市丁蜀鎮西望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錫山區東港鎮獲批建設全市第4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濱湖區馬山街道被認定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無錫市宜興市湖?鎮張陽村、宜興市丁蜀鎮西望村、惠山區陽山鎮桃源村被認定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宜興紅、宜興大閘蟹入選省級農業區域公用品牌、10個產品品牌入選2021年省級農業品牌目錄。加強經營主體培育。中糧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9月在創業板上市,成為我市首家農業上市公司。全市新增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累計達到7家;全市新增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5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35家,江陰市家庭農場特色發展與聯合發展入選省級農村改革試點。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江蘇省農科院無錫分院正式獲批成立,填補了我市長期缺乏市級公辦農業科研機構的空白。積極籌建清華大學無錫鄉村建設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堅持農業綠色發展。宜興市獲批中央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項目。全市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到62.15%,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9.73%,夏季麥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到90%以上。推進重大項目建設。2021年全市已開工建設農業農村重大項目81個,項目總投資118.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0.89億元,較去年分別增長145%、45%、225%。
四是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高標準謀劃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錫山區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江陰市獲評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勵縣。提升農村環境質量。在全市范圍內確定1048個交通沿線等重要節點區域的村莊,大力實施“四清四美”工程,促進農村環境進一步優化提升。牽頭協調各地各部門新改擴建農村公廁195座,新建改建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600個,建成農村生態河道110條(段)。提升長效管護水平。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紅黑榜”制度,成功上線啟用線上督查系統,長效管護合格村比例達超90%。提升美麗鄉村顏值。以打造“五百里最美無錫鄉村風光帶”為目標,在美麗鄉村示范帶范圍內精心篩選了9個重要節點村莊,著力打造“品質田園、美麗家園、幸福樂園”。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開展鄉村建設美學研究,委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編制《無錫市鄉村建設美學導則》。
五是扎實推動強村富民工作。前三季度,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498元,全省排名第2,同比增長11.8%。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千萬”計劃。持續深化村企聯建,全市涉農村(居)與企業結對率達100%,投資總額近80億元,預計年內簽訂100萬元以上聯建項目的涉農村(居)達到100%。推進薄弱村精準幫扶。開展新一輪相對薄弱村精準幫扶工作,設立市級財政專項4000萬元,幫助相對薄弱村實施產業項目,實現穩定增收。積極促進農民增收。堅持產業富農,健全利益聯結,幫助普通農戶分享產業增值收益。111個“百企建百園”項目累計帶動農戶約2萬人,促進人均增收約3400元,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帶動本地及周邊地區約80萬戶農戶增收。
六是深化農村改革創新。堅持解放思想、守正創新,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扎實推進改革試點?;就瓿傻谌喪〖夀r村改革試驗區建設任務。全市成功爭取2021年全國項目制農村改革試驗任務2項、省第四輪改革試驗區任務3項。深化農村集體經濟改革。創新實施鎮村聯合發展平臺建設和村級財務管理方式改革,在濱湖區開展集體股權繼承、轉讓和贈與辦法探索,在全省率先全域化、深層次開展村級集體資金出借和資產出租問題專項整治,追繳到賬13.25億元,幫助村均增收145萬元。深化農村土地改革。在省內率先推行農村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全面推行承包地經營權抵押業務,啟動市級閑置農房信息發布平臺建設,建成全省首個區級閑置農房流轉信息平臺,研究起草《關于加強和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意見》。
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頁
關閉窗口